滦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自生
(2023年2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滦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聚力落实“1395”工作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诠释担当,用汗水浇灌收获,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交出优异答卷。
——经济质效向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和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唐山市先进水平。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复核,跻身全省一流开发区行列。下大力抢政策、抓机遇,争资金、争项目,累计争取上级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补助资金1.8亿元,成功入库政府新增债券项目24个并发行债券资金11.8亿元。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产业结构调优调强。以高端优质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增加优质供给,1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4.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3%。传统产业蓄势突破。东钢冷轧高端合金板材等一批产业链节点项目竣工投产,司家营田兴铁矿、唐山利达建筑支护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蓝贝30万吨高端啤酒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落地到开工用时100天,刷新项目建设“滦州速度”。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7项,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17项,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40%。东海钢铁、连创制钢入选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完成战新产业攻坚项目投资19亿元,筑城装配式及保温结构一体化、唐山三石绿色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通凯科技、东唐电气等既有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4.4%。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成功引入蒙牛现代牧业盘活新绿洲三期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培育省级以上家庭农场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全省仅此一家。“滦州苹果”获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深入实施耕地保护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6.8万吨。现代服务业拓展升级。总投资100亿元的滦河文化产业带项目扎实推进,研山养心谷、评剧艺术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59%和15.23%,存贷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提档提级。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深化推进“三城”创建,我市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测评验收。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实施重点城建项目45个,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交通路网旧貌换新颜,投资2.35亿元,完成胜利道改造、建华路南延等25条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城区主次干道实现升级换代“全覆盖”,赤曹国道(滦州段)全线通车,唐秦高速(滦州段)、东外环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拉开大城区开发框架和格局。城市功能品位持续提升,体育场地下人防工程(综合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别故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高标准改建垃圾转运站4座、公厕29座,新建口袋公园8处,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9公顷,东双山、北双山等5处棚改项目完成年度任务,投资1140万元改造昌盛里、燕山里2个老旧小区,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城市管理有效加强,城区主要道路“水洗机扫”率达到100%。我市入选全省县城建设样板培育县(市)、唐山市仅此一家,县城建设在全省118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深入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68.2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4.98万平方米、绿化51.55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厕所4378座,改建问题厕所894座,创建“和美人家”9921户,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个、省级美丽乡村51个,茨榆坨镇被评为河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我市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创建单位。
——改革创新赋能赋智。深化“放管服”改革,174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办理时限压缩57%,我市被唐山市确定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集成改革试点。建立政银企“双周座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累计为224家重点企业提供金融贷款30.77亿元,减税降费7.93亿元,拨付助企纾困资金5300万元,全年净增市场主体983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批零住餐企业各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在全省创新推行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制度,河南开元年产40万方稀有气体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合同引资178.7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06万美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冀滦纸业综合管控平台等4个项目被列入2022年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库,冀东水泥被评为工信部信息技术与制造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
——生态治理有力有效。聚焦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省“后三十”,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国省干道综合整治、钢铁焦化行业深度治理等专项行动,实施钢铁企业煤气回收等工程减排项目61项,完成“电代煤”改造1.46万户,东海钢铁、东海特钢、唐钢美锦、冀东水泥4家企业成功创A,河钢集团研山铁矿、司家营铁矿通过省级绩效引领审核。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7,同比下降15.5%,在全省167个县区倒排第89位,比2021年度前进83个位次。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完成年度计划,7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巩固提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矿山迹地提标整治、修复治理23处,新增绿化造林4.36万亩。
——民生事业共建共享。10件30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年度计划。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投资2.06亿元,新建城区学校5所,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97所,滦河实验中学投入使用。新招(选)聘教师406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全市教育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亚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建设完工,我市防疫工作“十二条”做法在唐山市推广。人民医院古城院区基本完工,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重点建设县医院名单,茨榆坨镇、雷庄镇等5个镇被评为河北省卫生乡镇,我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深化医改考核先进县(市)。社会保障能力持续优化。新增城镇就业8671人,引进高校毕业生7525人,超额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翻两番”目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持续扩面提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双拥优抚、退役军人等政策全面落实。投资1亿元,大力实施农房抗震改造,高质量完成市达4267户改造任务。文化体育工作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活动118场次,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1.7万张,滦州地秧歌入选“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承办举办各类赛事46场次。《滦州通史》出版发行,历时一年时间编撰的《滦州志(2004—2020)》付辑刊发,地方志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平安法治滦州建设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我市在唐山市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消防救援大队被应急部消防救援局记集体三等功。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市成功创建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茨榆坨镇顺利通过省法治政府示范镇复审,东吴坨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此外,审计、档案、人防、气象、广电、邮政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强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承办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按时办复率均为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市本级“三公”经费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市上下的艰辛付出、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政法干警、驻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滦州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滦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战新产业支撑不够明显,“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还未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仍需加力;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仍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动滦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共滦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描绘了滦州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的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加快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滦州场景”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挖掘发展潜力、催生发展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滦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滦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六个更好统筹”要求,深化“12345”总体工作布局,落实“1395”工作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增动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担重担、挑大梁,加快实现“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奋斗目标,打造更多更好中国式现代化“滦州场景”。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聚焦市委提出的五个“滦州场景”,紧扣市委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增质效,以项目增量壮大规模总量。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抓总量提升,强增量支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项目建设提速突破。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动,聚焦聚力总投资924.9亿元的197个重点项目,坚持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落实市级领导、属地镇街、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四包一”制度,抓实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竣工入统全过程,推动前期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投产,确保104个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4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亿元以上。大力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强化争、跑意识,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谋划申报一批体量大、质量高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二是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制度,坚持眼光向外抓引进,围绕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新兴产业壮大提升,发扬“四千精神”,用足用好招商引资“四张图”,大力开展全部门招商、全领域招商、全员招商、全球招商,坚持外资、内资、国资、民资、融资并重同引,对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不少于200家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800万美元以上;坚持眼光向内抓挖潜,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企业帮扶指导计划,帮助鼓励既有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热情,投资新上项目。三是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完成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及专项规划修编,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提速“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4亿元,实施9条园区道路建设及北区35千伏线路搬迁等项目,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和项目落地提供支撑。年内开发区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税收增长6%以上。
(二)调结构、增动能,以产业升级提高转型层级。深化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和品牌强市战略,统筹把握调旧和育新的关系,瞄准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筑牢传统产业“顶梁柱”。推动钢铁冶金业向精品化、链条化迈进。大力引导钢铁龙头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发展冷轧带钢等特种钢材和耗钢产品,抓好东海钢铁1650m3高炉减量置换、兴隆钢铁110吨短流程炼钢、唐山宏德30万吨精品钢深加工等项目,进军高端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力促唐山利达建筑支护、源泰德润精品管材等项目投产达效,形成规模优势,打造千万吨级精品钢铁和精品管材基地。推动矿山开采业向绿色化、循环化延伸。加快实施司家营田兴铁矿、司家营研山第二尾矿库等项目,推进司家营矿、研山矿磁选升级改造项目,做好延链文章,实现循环发展。大力推进鑫丰矿业公司恢复生产建设。持续深化司家营铁矿周边环境深度治理,强化机制砂石行业规范管理,扩大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动食品加工业向品牌化、高端化跃升。致力于更多滦州名优产品打入京津乃至全国市场,坚持龙头引领、项目带动,支持伊利乳业、蓝贝酒业等头部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扩大规模,蓝贝30万吨高端啤酒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推进百信高油酸花生种植仓储基地建设,持续扩大滦州食品及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推动精细化工业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发挥化工园区产业聚集优势,支持易高生物、滦兴生物、美锦焦化等既有企业,扩投资、增产品、提品质,易高生物质二期项目力争年内落地,下大力抓好河南开元年产40万方稀有气体、英纽克硅基新材料等一批新的产业链节点项目,着力打造百亿级化工产业集群。二是挖掘新兴产业“潜力股”。瞄准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加快实施载合电动重卡专用车组装生产线、绿色运力产业园等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易新建筑科技装配式、筑城自动化装配式、三石建筑装配式等项目达产达效,释放产业潜能,实现有中做优、优中做强。有序推进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抓实美锦高标准制氢、华能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三是打好现代服务业“特色牌”。加快文旅产业蝶变升级。围绕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完善提升旅游交通网、星级酒店、智慧平台等功能服务设施,提速滦河文化产业带项目建设,中能国际赛道产业配套区主体完工,滦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以上。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8%。抓好商贸物流业扩容提效。促进商贸、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实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金岭电商产业园,做强百信花生电商交易平台;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更加便捷,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推动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开展“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惠企助企力度。深入实施企业股改上市融资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企业上市基础梯队,力争瑞达实业年内北交所上市。
(三)提能级、增内涵,以有机更新推动城市焕新。牢牢把握现代中等城市和唐山城市副中心目标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一是健全规划体系。坚持以超前的视野统筹城市布局,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突出“三区三线”管控,高标准编制完成城市更新规划和片区城市设计,配套实施一批镇级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支撑。二是优化交通路网。加快推进唐秦高速(滦州段)、东外环等重大交通工程,年内部分主体完工。投资5600万元,实施天福道西延、日月潭道东延、人民道西延等道路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通行质量。三是打造优质片区。加快新城南部片区开发建设,北双、东双棚改项目全面完工,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谋划建设科创中心、体育公园和综合培训中心等项目,导入一批高质、高端、高新城市业态,繁荣城市经济。高起点规划开发高铁片区,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职教中心、卫校迁建,谋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打造现代教育医疗文旅示范区。集约高效利用成熟地块,加快安泰“未来城”建设。四是完善功能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4个城市更新单元年度完成投资29亿元。投资6900万元,对龙盛花园等3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持续推进光辉里、西双山等棚改工程,加快荣望府、君悦府、塞纳公馆等高品质小区建设,党史教育基地年内建成投用,滦州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部分主体完工。推进背街小巷、老旧管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实施新城西部排涝项目,完成城区供热系统改造提升,保障城区安全清洁供热。实施别故河绿道建设等景观工程,精心打造一批绿廊绿地和口袋公园。通过大力争取上级支持,投资3.2亿元实施城市电网为主的综合改造工程,实现全市特别是城区由“不缺电”向“不断电”转变。五是加强运营管理。常态化巩固提升“三城”创建成果,统筹做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广告牌匾等综合整治,开展店外经营、违章停车等专项治理,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高标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验。加快智慧滦州建设,打造城市智能中枢,让城市变“聪明”、办事更便捷。
(四)促振兴、增品质,以补齐短板打造乡村样板。聚焦聚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科学设定“三农”工作指标体系,打造乡村振兴“滦州样板”。一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围绕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持续壮大提升粮油、瓜菜、林果、牛奶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强滦州苹果、高油酸花生等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抓紧抓实现代牧业2.5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东方希望种猪养殖基地等6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狠抓“三品一标”建设,打响百信花生、吉祥牧场等区域农产品品牌。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文章,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谋划实施一批休闲观光园、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二是加快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0人次以上。实施灵活的用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增收模式。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近贫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深入实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投资1.35亿元,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治理行动,统筹推进常态保洁、道路管护、美丽庭院建设,让美丽更可持续、幸福更有质感。年内创建省级美丽乡村40个以上。
(五)抓改革、增活力,以创新提档推进动能换挡。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添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落实“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等政务审批新模式,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基金等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引导和倍增效益。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年内新增市场主体3180户。二是深化科技创新。紧扣科技高度、创新浓度两大主题,建平台、育主体、强龙头,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抓好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东唐电气、冀滦纸业、宝乐科技等企业争创省、市级创新平台。健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合作,建设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共同体。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0%。三是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始终坚持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按照“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汇聚人才”的思路,深入实施“滦州英才”计划,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中心,大力引进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专家,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滦创新创业。
(六)治污染、增容量,以环境颜值塑造生态价值。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聚焦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省“后三十”,盯紧重点因子、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推进工业源、移动源、点面源“三源共治”,持续深化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唐钢美锦二期、北极熊建材成功创A,不断扩大正面清单企业范围和数量。深入推进扬尘治理、散煤管控、国省干线深度整治等攻坚行动,有效削减PM10、SO2突出污染因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以上,圆满完成省、市达目标任务。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系统一体化保护,深化地下水超采治理,推进司家营净水厂、茨榆坨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依法有序关停自备井。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快实施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确保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矿山迹地修复,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狠抓土壤综合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碳达峰行动要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转变,严禁“两高”项目准入,单位GDP能耗下降4%。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社区,让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七)办实事、增福祉,以惠民力度提升发展温度。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尽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努力交出更有厚度、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一是深化稳岗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扩大公益性、政策性就业岗位规模,实施就业援助和托底安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提供创业服务80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二是优先发展教育。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32亿元,实施10所学校改造提升和43所学校专项维修工程,一实小、五实小和3所城区公办幼儿园年内建成投用。积极对接京津等地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按照“退一补一”原则,年内继续招聘新教师。三是打造健康滦州。优化医疗资源供给,人民医院古城院区、卒中中心项目投入使用。深化拓展“四医”联动改革成果,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完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国家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坚决守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四是健全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户籍人员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统筹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五养老服务中心年内完工。五是繁荣文体事业。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七进”文化惠民演出80场次以上。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发展冰雪运动,全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50场次以上。
(八)保安宁、增稳定,以思维底线兜牢安全防线。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一是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舆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巩固提升非煤矿山、冶金工贸、危化品等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抓实抓细防汛、防震、防火等防灾救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实战化运行“雪亮工程”,健全网格化巡控体系,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抓好交通事故“减量控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积极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擦亮省级双拥模范城品牌。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高质量推进“八五”普法宣传,创新法律援助等服务模式,加强品牌调解室建设,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我们一定以实干迎考,用实绩答卷,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铸就忠诚坚定之魂。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以忠诚之心践行忠诚之举。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潜心谋事、团结共事,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是坚持知行合一,增强履职尽责之能。强化理论武装,让领导干部成为专家权威、行家里手,提升新时代下战略思维能力、统筹施策能力、抢抓机遇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摸实情,进驻现场解难题。着力推动理念创新,打破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夯实依法行政之基。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勇于担当作为,弘扬务实高效之风。增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以斗争精神破坚冰、攻堡垒,始终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战斗状态,依靠顽强拼搏打开滦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五是注重廉洁从政,绷紧清正廉洁之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八项规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以敬畏之心守好权力边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执纪监督和审计监督,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高效运行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唯有奋斗才能不负使命,唯有实干方能行稳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创“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新局面,以实干实效加快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滦州场景”!
名词解释
1.“1395”工作思路(第1页):即举全市之力锚定“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奋斗目标,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项桂冠,抓实“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内需战略、城乡统筹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改善民生、市域社会治理”九项工作,强化“政治建设、用人导向、作风转变、基层基础、反腐倡廉”五个保障。
2.三区三线(第3页):“三区”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即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3.四好农村路(第4页):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4.专精特新(第4页):即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
5.滦州场景(第7页):即实力强劲的“经济场景”、现代完备的“产业场景”、美丽宜居的“生态场景”、共同富裕的“幸福场景”、文明和谐的“治理场景”。
6.六个更好统筹(第8页):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7.“12345”总体工作布局(第8页):即聚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一个中心任务,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两个宏伟目标,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统筹推进“新平台、新产业、新家园、新生活”四方联动,努力交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五张优异成绩单。
8.“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第8页):“三个努力建成”即习近平总书记2010年7月视察唐山时,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三个走在前列”即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唐山时,作出了“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
9.四千精神(第9页):即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10.招商引资“四张图”(第9页):即商务考察线路图、产业用地供应图、商务合作机会图、平台载体导引图。
11.三品一标(第13页):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12.双随机一公开(第14页):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3.四医(第16页):即医疗、医药、医保、医价。
14.七进(第17页):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进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