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发布时间:2019-03-29 16:03: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滦政发〔2019〕11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市直有关单位:

《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滦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3月29日


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行动实施方案

(2019-2022年)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据《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唐山市农业结构调整行动方案》调整布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河北省、唐山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整体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我市粮油、畜牧、蔬菜、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基础优势、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着力构筑特色更强、优势更大、质量更高、产业链更完整、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目标任务

2022年,种植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青贮玉米面积11.2万亩,花生面积2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7万亩,果品面积5.72万亩。畜牧渔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市畜禽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由45%调整到50%,实现稳产、提质、增效。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连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向好,基本实现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各产业品牌数量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形成产业协调、特色鲜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格局。

三、产业区域布局

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结合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加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一)打造产业链条完整的“东路花生”优势产业区。充分发挥“东路花生”在国内外市场知名度高的优势,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在雷庄镇、古马镇、小马庄镇、茨榆坨镇、东安各庄镇等花生种植区域,积极创建“东路花生产业园”,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5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东路花生”产业园区,引进示范高油及高油酸花生品种及打造高油酸繁种基地和生产集聚区,到2022年,高油及高油酸花生面积达到6.2万亩,努力建成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

(二)打造特色种植产业区。按照“优设施、走高端”思路,着力优化设施结构,在古马镇、小马庄镇、茨榆坨镇、雷庄镇等镇打造设施农业现代产业区,提升区域设施档次,实施标准化生产、精准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市北部、西南部山区地域优势,按照“压常规、上特色”思路,在杨柳庄镇、王店子镇、九百户镇等镇,着重发展山区特色种植,打造苹果、核桃等特色果品规模化、标准化、外向化生产基地,积极争创滦州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优质果品种植面积。

(三)打造规模化畜禽养殖区。以小马庄镇、茨榆坨镇、古马镇、雷庄镇等镇奶牛养殖集聚区域为中心,依托饲料资源、规模化养殖、乳企云集的优势,着力提升奶牛单产和牛奶品质,振兴我市奶业发展。稳定生猪规模化养殖优势,在东安各庄镇、雷庄镇、九百户镇、榛子镇等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区,抓好生猪规模场标准化建设,建立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发挥肉鸡养殖优势,在油榨镇、东安各庄镇、滦城街道等镇发展禽业产业区,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

(四)打造特色休闲观光产业区。发挥典型村庄、特色小镇优势,突出特色休闲区、游览采摘园、种植示范区布局,着力打造鸡冠山田园综合体等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典型,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回归自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乡村旅游业,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风情、特色符号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各类休闲农业示范区。

四、结构调整部署

完成我市54.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任务,稳定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面积,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作物,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产值占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调优种植业结构。按照“调粮、优经、增饲、节水”的调整路径,加快形成粮经饲比例协调发展的新型种植结构。调优粮食作物种植。主要调减籽粒玉米、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发展优质特色粮油、全株青贮玉米等腾出空间。到2022年累计调减籽粒玉米5.2万亩,冬小麦0.6万亩。调增优势特色种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调增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油及高油酸花生品种以及强筋小麦、鲜食玉米等,到2022年累计调增强筋小麦2万亩,鲜食玉米0.2万亩,杂粮0.4万亩,花生1.8万亩,高油及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调增3.9万亩。在瓜果、蔬菜产业,坚持稳蔬菜、增瓜果、引特菜,基本形成以精细蔬菜为主,瓜果和特菜同步发展的品种结构。2019年,蔬菜种植达到面积16.6万亩,果品种植达到面积4.82万亩。到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7万亩,果品面积达到5.72万亩。调增饲用作物种植。主要增加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青饲料作物面积,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奶业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在全株青贮玉米品种上,以粮饲兼用品种为主,积极稳妥地增加专用全株青贮品种。到2022年全株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面积达到11.2万亩。扩大压采节水种植。着力在地下水超采区、井水灌溉区,压减高耗水冬小麦、水稻及其它作物普通品种面积,推广耐旱节水品种、配套集成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争取上级支持,探索整村推进、连片实施、种地养地结合的轮作休耕,压减地下水开采。依托上级政策补贴,适时争取“水改旱”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整村关停灌溉水井,改灌溉种植为旱作雨养。到2022年在地下水超采区实现节水品种全覆盖,实施“水改旱”2.4万亩,完成唐山市下达节水任务。

(二)调强畜牧业结构。按照“稳定猪禽、提升奶业、发展草食家畜”的思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定猪禽产业。保持现有生猪存栏、出栏总体水平,稳定猪肉供给能力,调减非主导生猪品种数量,调增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等优良品种生产能力。调减低质、低产禽类品种,巩固提高肉鸡、蛋鸡养殖优势,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重点调增海兰、罗曼、京白939、大午粉1号等优质蛋鸡品种,扩大山区林下优质禽类生态养殖数量,增加优质禽肉、蛋品供应。2019年猪禽保持稳中求增,到2022年瘦肉型生猪饲养量保持在16万头以上;禽出栏400万只以上。优化升级奶业。稳定现有奶牛存栏数量,优化奶牛单位产能和牛奶品质,保持奶业健康稳定发展。2022年全市规模奶牛场奶牛单产稳定在8.5吨。发展肉牛羊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加快牛羊发展速度,增加肉牛、肉羊存栏和出栏数量,提高牛羊肉产能在肉品种的占比。重点增加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肉牛品种,小尾寒羊、萨福克、杜泊、太行山羊、辽宁绒山羊等肉羊品种,加快高档、乡土特色品种培育。2019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35万吨、1.6万吨和12万吨,到2022年年均递增2%、1%、4%。

(三)调新渔业结构。按照稳产、提质、增效的思路,加快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打造渔业精品亮点。优化淡水渔业。加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稳定淡水产品供给能力。开展水生生物增值放流,在滦河滦州市段增值放流滤食性鱼类,“人放天养”,净化水质,增加天然渔业资源涵养量。发展特色渔业。在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总量,严格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水质监管,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情况下,合理开发,严格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的渔业种质资源;严格按照水域承载力限制控制养殖规模和养殖总量,在横河沿岸发展休闲渔业,到2022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200万元。

(四)调壮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扶龙头、壮规模、发展集聚区”思路,着力打造粮食、乳品、肉类、食用油、瓜菜、果品、水产品、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小食品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强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入推进精深加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谋划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端加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建设主体,加大政策扶持,2019年培育达到唐山市级龙头企业标准的农业企业1-2家。扩大规上企业数量。从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遴选一批年产值超千万且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管理队伍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促其提档升级,壮大规上加工企业数量和加工能力,到2022年新增入统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以上。壮大加工聚集区。以伊利奶业、蓝贝啤酒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为中心,形成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加大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聚集区集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与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联合,进一步完善鸡冠山生态产业园、吉祥现代农业园区、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郎红棚菜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建设,推动上下游关联企业,扶持中小微加工企业联盟组建联盟集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扩大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到2022年,建有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上。

(五)调宽休闲农业结构。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途径,结合美丽乡村创建、滦河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教场村、花果庄村等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风情、特色符号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工程,着力培育鑫沃采摘园、南平庄美丽乡村、鸡冠山生态产业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典型发展壮大,示范带动我市休闲农业园、采摘园、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提升我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2022年,培育综合性休闲农业精品园1个以上。

(六)调旺新业态结构。根据对农业求新、求特、求美的旺盛的市场需求趋势,依托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科技、人文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加工业生产景观等创意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阳台农业、会展农业、植物工厂等农业新兴业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兴旺的新亮点。到2022年农业新型业态力争有新突破。

五、实施重点工程

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九大工程,推动各产业布局到位、结构调整到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稳定粮食综合产能工程。重点推进54.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任务,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编制划定成果,兼顾建设和管护,做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管”三到位。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粮食生产集聚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2019年完成划定任务。到2022年建设、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按照《唐山市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建设产、加、销基地,完善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市场流通、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我县粮油、畜牧、蔬菜、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基础优势、比较优势,加强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市场流通、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产业融合机制,整建制创建具有滦州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积极创建滦州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高端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提高全市农业棚室结构及棚室设施装备档次。着力推广适合我市瓜菜产业特色的“上茬棚瓜下茬西红柿”“上茬青贮玉米下茬萝卜”“上茬地膜土豆下茬大白菜”“上茬青储玉米下茬大白菜”四大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2019年,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着重配备节水设施,推广果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配合精准灌溉,加快引入物联网控制技术实现设施内水、光、气、热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引进推广适合棚室内使用的小型耕作和打药机械,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到2022年,全市高端设施农业达到1万亩。

(四)畜牧业绿色高质发展工程。全面实施牧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场实现管道式机械化挤奶、TMR喂养、奶牛卧床、风扇降温、饲喂全株青贮玉米等五项先进实用技术。依托河北省智能奶牛场建设项目,实现牧场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升奶牛单产水平,树起奶业振兴的“滦州旗帜”。2022年,奶牛单产稳定在8.5吨,奶质进一步提升。

(五)渔业绿色养殖创建工程。积极争创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强化养殖设施设备配备,提高养殖产能。推动养殖生产企业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或生态循环利用。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格执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毒电炸”和使用“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强化幼鱼资源保护,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到2022年,实现水产养殖业生产规范,排放达标;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累计达2家以上。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破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题。着力引导农民采取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养殖,提供专业服务。打造一批“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示范引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2019年培育唐山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新增专业大户17个。到2022年,唐山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量达到2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

(七)产业化融合发展工程。围绕区域产业链条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区域品牌协同打造,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土地、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实现产业链有效延伸对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资产重组、联合经营、上市融资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打造更多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形成无缝隙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到2022年达到省级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打造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

(八)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把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打造安全农产品、发展高质量农业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安全检测、质量安全追溯“四大体系”。提升农田节水、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健康养殖和废弃物集中处理等设施、设备水平,落实种植业化肥农药“两个零增长”行动。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企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形成叫得响的“滦字号”品牌集群。到2022年,重点建设市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个。

(九)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农科双百对接”行动,推广基层农技推广技物配套服务模式,加快成果转化落地。鼓励校企、院企联合,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一体化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引导唐山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与科研院校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农业创新科技全覆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提升农作物品种试验站优良品种引育繁及示范水平,着力构建高油、高油酸、高蛋白花生种子繁育基地和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2019年引育繁各类新品种6个以上,到2022年我市种植业品种更新率超过50%以上。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依托“唐山市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广普及,加快优质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步伐,努力实现农产品网上成交量新突破,形成“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具体的督促指导、协调推进。各镇(街)要落实农业结构调整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组织。各镇(街)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做好全面部署,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搞好产业区域布局、研究调整重点措施、落实目标任务,促进本区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强化责任分工。各镇(街)将调整任务落实到村、户和地块,明确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绘制成图,挂图上墙、按图指挥。市直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针对调增的青贮玉米、强筋小麦、高油及高油酸花生、瓜菜以及畜禽、水产和各种特色农产品,搞好种植与养殖、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等各方面对接,突出订单生产。

(三)强化财政支持。各镇(街)、市直有关单位要整合现有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重点向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倾斜。积极争取省级以上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粮改饲”项目、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地下水压采项目、畜牧业补贴项目、渔业健康养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各类项目资金,依托项目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落地见效。

(四)强化用地保障。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安排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不低于本地指标的10%。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

(五)强化农技服务。成立农业结构调整技术指导组,通过巡回指导、专家坐诊、召开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要挖潜农技力量,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精干农技推广队伍,采用更加贴近农民“零距离”服务形式,把发展优势特色种养技术、优新的生产模式传授给群众。

(六)强化督导考核。将农业结构调整纳入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查考核范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考核细则,采取月报台帐、季度检查督导、年终集中考核、排名通报等形式推进工作落实。农业系统各相关部门也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对调整进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定期检查、集中考评,查考情况通报全市,协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七)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多种信息发布渠道,广泛宣传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电商等各种平台,广泛推介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成果,促进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利用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展示会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附件: 1.滦州市种植业调减任务分解表

2.滦州市种粮油饲发展任务分解表

3.滦州市特色粮油发展任务分解表

4.滦州市地下水压采农业节水任务分解表

5.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任务分解表

6.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果品任务分解表
滦政发11号附件.doc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滦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0649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22302000251号 网站标识码:1302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