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国道205线省级养护示范路
——访滦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双和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承载着人们的行走的印记,更诠释着一座城市的发展维度。备受群众关注的国道205线(滦州段)综合提升工程已全面铺开。今天我们走访了交通运输局张双和。
主持人:国道205线是我市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之一,启动该项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
张双和:近年来,随着沿线工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毗连区域间经济的频繁往来,205国道(滦州段)交通量迅速增长,当量交通达4万辆,最高当量峰值达6万辆。在经济效益日益彰显的同时,重载车辆不断增加,路面破损严重,道路坑洼不平,交通拥堵、灰尘飞扬、配套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晴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道路通行常态,严重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今年初,为重塑205线“经济走廊”地位,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努力在“道路穿城”与“宜居新城”之中寻找突破,正式启动了国道205(滦州段)综合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全省养护示范路、百姓“放心路”“满意路”,该工程是我市构建“内疏外畅”交通格局的重要环节,将改变“修了建、建了修”的恶性循环,有效善改善国道205线穿城路段拥堵问题,保障群众安全通畅出行,促进市域经济发展。
主持人:国道205线工程目前工程进展如何?
张双和:国道205(滦州段)有过多次修建历史,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多是各自为战,沟通不多,鲜有合作。而这次国道205(滦州段)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一改往常“单打独斗”的方式,行业主管部门巨资投入,地方政府巨资配套,强强联合下共同出资建项目。国道205线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于3月24日开工建设,该工程起于唐秦界,终于卑家店古冶外环交叉口处,全长27.6公里(含复线)。其中道路建设共分三个标段,其中SG1标段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余两个标段也将于6月底前完工;城区段提升项目对205国道滦州段道路两侧进行维修提升,完善道路两侧配套设施,将拐子山至迁曹铁路段机动车道两侧加设2米宽绿化带、5米宽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行,在增加机动车道到通行能力的同时,确保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目前,项目已完成评估收量320处,签订协议230户,完成拆除23处,7处违建全部自行拆除,为工程顺利实施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据了解,该项目为河北省首例“行业+政府”共同建设项目,那么在工程建设当中有何示范作用呢?
张双和:工程自立项起,得到了得到了交通部、省交通厅、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的高度重视,滦州市政府也专门成立了国道205线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指挥部。可以说国道205(滦州段)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凝聚了民心,凝聚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汇聚了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一是行双向投资:实现“1+1>2”。国道205线大修工程作为今年全省投资最大大修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打破只为修路而修路的问题,将项目建设与地方政府整体规划进行有效对接融合。在省厅补助资金9838万元的基础上,滦州市委、市政府主动提出配套投资1亿元,对道路进行综合改造提升,用于城区段路面的拓宽、节点城镇的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力争通过强强联合,达到“1+1>2”的刚性效果,最大限度扩大“公路效益”辐射面。二是实施和谐征拆:实现“双清双零”。为高效推进国道205(滦州段)大修工程,在征拆过程中,滦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双清双零”的工作目标。一方面,组建工作队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彻底清楚群众思想障碍;另一方面,依法依规推进拆迁,彻底清楚施工面障碍,为工程顺利实施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聚焦民声民利:实现“民心所向”。倾听民声,聚焦民利,打造一条“民生之路”,成为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行动自觉。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对雷庄段实施道化治理及提升,路面宽度统一加宽至15米,采取人车分离方式设置绿化带,极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对安全防护危险点改造加装护栏,保证渐变路段行车安全;铁道桥处设置警示安全标识,提醒往来车辆注意通行安全;对唐秦界至卑家店段全线排水进行统一规划,免受水毁对沥青路面的侵害,既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又符合民生要求,得到沿线民众的广泛认可……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出现一起群众阻挠施工事件。
主持人:作为投资亿元项目,如何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期方面有什么创新作法?
张双和:一是创新设计理念,“路体+路域”全域统筹。以争创“省级养护示范路”为目标,在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对滦州城区段进行优化完善;统筹考虑城区、雷庄镇小城镇规划,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对国道205线滦州城区段、雷庄镇区段进行整体规划;深入开展国道205线滦州城区段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城区道路样板工程。同时,以提升道路服务功能为先导,在唐山市首次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集餐饮、加油、加气等设施的大型综合服务站,方便过往司乘人员,实现公路建设与城市规划有机统一、整体推进。二是创新建设模式,“新设备+全断交”同步实施。施工期间正值复工复产初期,为工程顺利实施,采用全国首台反旋式就地再生机及多台套新型摊铺碾压设备,提升质量,缩短工期。同时,首次结合当地政府,取得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支持配合,对工程实施全幅断交施工,安装视频监控对车辆进出严格管控,提高了亿元项目工程施工效率,充分展示了“交通速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监理+咨询”一体推进。由中标技术咨询单位选派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对工程分别进行技术指导,形成技术咨询和监理单位“双监管”机制,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提升关键工序质量,推行普通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首件工程认可制”, 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等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配合效果,保证质量体系运转,确保后续同类工程质量水平不低于首件工程的质量标准,全力为工程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四是创新平台应用 ,“科技+绿色”双重效益。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在施工过程中首次使用路面施工管理平台,安装完成4套智能监控系统,分别对拌合站生产,施工运输,现场摊铺及碾压实行全方位实时跟踪监控,增强了对总体工程质量的全方位把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炼钢工业废渣替代部分石材,造价低、病害少、寿命长,同时减少了钢渣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