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地理位置】
滦州市位于东经118°14'06"~118°49'34",北纬39°34'52"~39°58'27"。东与卢龙县、昌黎县隔滦河相望,南与滦南县接壤,西邻唐山市古冶、丰润、开平三区,北靠迁安市及迁西县。滦州市人民政府驻滦州市新城滦河西道3号。
【历史沿革】
滦州市古称滦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东灰山、岩山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一万多年前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属中原文化与红山文化混合文化地带。商、周为孤竹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分别为山戎地、燕国地,秦代为辽西郡地,两汉时代属右北平郡地,三国、魏晋时代为辽西郡地,南北朝初期为海阳县地,北齐时入肥如县地,隋朝为卢龙县地,属北平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为平州治下的临渝地,次年为卢龙治下的临渝地,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属平州治下的马城县地。宋为契丹地。
乾化元年(913年)“契丹陷平州”“遂有平滦之地”。契丹天赞二年(923年)春,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隶属平州节度使,滦州之名始此。契丹会同十年(947年)改国号为辽,辽世宗将义丰(今安国)虏民置滦州,并单设一县,仍名义丰。此时滦州辖义丰、马城、石城三县地。宋宣和五年至六年(1123-1124年)滦州归宋,属地置安城、临关二县。金天会三年(1125年),划滦州属南京道中都路,下辖义丰、石城、马城、乐亭四县及榛子镇、新桥镇。宋、辽、金在中国北方角逐,滦州归属随之改变,其中属辽211年,属金90年,属宋近1年。金崇庆二年(1213年)属蒙古,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蒙古兴平府。元属中书省永平路,领义丰、马城二县。后将马城并入乐亭,石城并入义丰,从此滦州领义丰、乐亭二县。元大德四年(1300年)滦州属中书省永平路。明属京师永平府,辖乐亭一县。明永乐二年( 1404 年),大量移民至此,将本地住户编为“社”,迁民编为“屯”。滦州境内设41社、26屯,辖1358个村。其时的滦州相当今之滦州市、滦南的全部,加上开平、古冶、唐山市区大部,丰润、丰南东部及唐海一部的总和,面积约为今滦州市辖境的5倍。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制,滦州属直隶省永平府。顺治帝入关后至雍正末年,滦州辖乐亭、丰润、玉田等县。此后不再辖县。
民国元年(1912年),滦州仍属直隶省永平府。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府州,滦州改称滦县。民国三年(1914)省下设道,滦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后取消道制(1930年),滦县直辖于河北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滦县分为十区,573个编乡,1350个村。
1935年11月,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殷汝耕脱离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包括滦县,滦县沦为日伪统治区。1939年10月,冀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丰滦迁联合县在丰润、滦县、迁安3县交界处诞生,中心在丰润潘家峪一带,隶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督查专员公署(简称冀东专署),辖境包括今榛子镇、杨柳庄地区,1946年2月撤销。1940年11月组建迁(迁安)滦(滦县)卢(卢龙)联合办事处,1942年初建迁(迁安)滦(滦县)卢(卢龙)联合县,其辖境北至迁安县(今为迁安市)杨店子一带,南到渤海,东到滦河,西到唐山,共千余村,仍属冀东专署,同年7月撤销。1943年7月建滦(滦县)卢(卢龙)联合县,区域相当于除榛子镇、杨柳庄地区以外的今滦县境,属冀热边行署第四专署,1945年11月撤销。1946年4月,冀热辽行署改建为冀东区行署,5月18日冀东行署明令调整行政区划,要求原则上恢复战前旧县治,因此,在原滦县境建滦南办事处,驻倴城;建滦北办事处,驻张各庄;建滦西办事处,驻榛子镇。1946年7月各办事处升格为县,滦南、滦西两处改为滦南县、滦西县,滦北改称滦县,均属冀东区十三专区。
1948年11月29日,滦县县城解放。1949年3月,将以榛子镇为中心的滦西县并入滦县,并将滦县所辖属的北范各庄划归唐山市,将稻地、孙家楼、窦家店、王家楼、大田港等160个村庄划归丰南县,改属冀东区十二专区。当时滦县各区驻地是:一区九百户,二区安各庄,三区油榨,四区茨榆坨,五区晒甲坨,六区糯米庄,七区任店子,八区杨柳庄,九区榛子镇,十区栗园,十一区王辇庄,厢区城关。1949年6月,又将东、西缸窑、马家沟、半壁店、国各庄、耿家营、高各庄、秦庄等14个村庄划归唐山市开平区。1950年全县调整为八个区。1952年3月,将滦县六七区所属130个村划归唐山市。1953年区下设乡,全县划为94个乡。
1954年滦南县撤销并入滦县,全县共设14个区,202个乡,1080个行政村。1956年8月,撤区并乡,除榛子镇、城关镇、南堡外,其余区级机构全部撤销,全县由202个乡合并为69个乡,另有1个县辖镇,全县共有70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建15个人民公社,分别是长凝、倴城、胡各庄、南堡、司集庄、柏各庄、城关、油榨、安各庄、九百户、古马、宋庄、扒齿港、榛子镇、杨柳庄人民公社。原乡改称公社属下的管理区,村政权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1月23日将司集庄、柏各庄两个公社划归柏各庄农场;将长凝、倴城、胡各庄、南堡4个公社划归乐亭,全县剩9个公社。1958年11月29日,撤销滦县建制改为唐山市滦州区,辖城关、油榨、安各庄、九百户、古马、宋庄、扒齿港、榛子镇、杨柳庄9个公社,共621个大队。
1959 年 6 月,唐山地市合并称唐山市,滦州区撤区复县,属唐山市。境内仍有9个公社,辖区无变化。1961年4月29日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将9个公社改为9个工委,辖36个公社。唐山地市分开,滦县改属唐山地区。1962 年 10 月 27 日,划出原滦南部分,复建滦南县。先后将程庄、川林、大沙窝、青坨营、扒齿港等 85 个村庄划归滦南县。1963 年底,全县共有31个人民公社,514个大队,2777个生产队。1964年将南范各庄、小刘庄、大赤口、小周庄、张家庄等8个村庄,划归唐山市。 1965 年,城关人民公社改称城关镇,1979年2月,晒甲坨公社的龚庄、河南庄、李庄子等5村及岳各庄公社甘义庄、小岳各庄、前后岳各庄、大小李庄、小郝庄、王喜庄等 10 村划入唐山市,1979 年底全县有 8 个工委 (区),1个镇,30个公社,495个大队,2429个生产队。从滦县解放到1979年,由辖区共划出712个村庄和一个农场,分别归属唐山、丰南、柏各庄(今曹妃甸)和乐亭。
1983 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滦县隶属唐山市。1984年,政社分开,除保留城关镇外,将原来30个公社改建26个乡和4个乡级镇(雷庄、榛子镇、茨榆坨、安各庄),大队改为行政村,称村民委员会,全县共510个行政村。
1987年12月,城关镇更名为滦州镇。同时设立滦州镇街道,隶属滦州镇。
1989年、1996年、2002年三次撤乡并镇后,全县共设12个镇504个行政村。
2003 年 5 月,滦州镇街道更名为城区街道,从滦州镇析出,为县直属单位。2008年7月,城区街道更名为滦河街道。2008年7月,成立古城街道,系从滦州镇析出。到2013年底,全县共有12个镇、2个街道,504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2014年10月14日,河北省民政厅批复滦州镇撤镇建街道,为滦城路街道(简称滦城街道,后不赘述);响嘡镇撤镇建街道为响嘡街道,辖区不变。
2018年7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撤销滦县,设立县级滦州市,滦州市由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2018年9月,滦州市举行撤县建市启动仪式。
【行政区划】
2020年底,全市共有4个街道、10个镇,504个行政村、29个社区。主要有滦河街道、滦城路街道(简称滦城街道)、古城街道、响嘡街道、茨榆坨镇、榛子镇、杨柳庄镇、王店子镇、雷庄镇、九百户镇、东安各庄镇、油榨镇、小马庄镇、古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