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信息公开 > 响嘡街道办 > 工作动态 >
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发布时间:2016-02-04 11:21: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我是响嘡镇岩山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1982年3月参加工作。工作33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我虽然靠拄双拐走路,但是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承担着应有的教育教学工作。

2008年12月以前担任了23届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毕业生。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多次获得政府嘉奖及记功奖励。

2008年12月至今,任我校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同时负责编辑优秀作文选刊、教学论坛、校园网的建设、全校电脑及打印机的维护、全校21个教学班的习题和试卷印刷等工作。

一、关爱学生,尽职尽责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工作之初我就本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古训,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有一名学生叫刘广,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由于从小家长对他娇生惯养,他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致使他课上不会听讲,下课和同学打闹。到了我这个班之后,虽然我对他并没有大声呵斥,更没挖苦讽刺,但是他对我仍然是敬而远之,而且有敌对的情绪。下课的时候我就和他一起聊天、下棋;上课的时候,我故意提问他简单的问题,他回答正确之后,我就表扬他。因为当时我比他大6岁,就像大哥哥一样和他相处。慢慢地他和我越来越亲近了,他对我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此时我就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进行教育,在我的教育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和我说:“老师,我听您的话,今后您就看我的表现吧!”此后,他完全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课上注意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课下和同学做游戏、帮同学做卫生。看着在他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就连校长都有些惊讶。到了期末,刘广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我特意住着双拐(当时还没有手摇车、三轮摩托等交通工具),把奖状送到了他家。他的家长看到孩子有如此大的进步,激动地说:“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谢谢老师!”

袁林同学,父亲去世,母亲聋哑又改嫁他乡。他和一个七十多的叔伯爷爷在一起生活,非常可怜。到了六年级,他分到了我的班,我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在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和书费的情况下(当时还没有实行现在这样的免费教育),他的学习用品都是我给他买,还给他买衣服。有一次他患病不能到校学习,我就摇着手摇车带着好吃的,到他家里看望他,给他补课。他的爷爷含着眼泪说:“孩子啊,你失去了父亲,现在你从你老师的身上又得到了父爱,到什么时候你也不能忘记你的老师啊!”

正是我把一颗心完全投入到了关心、爱护、教育学生的工作之中,我教过的学生看到我虽然自己架着双拐行动困难,却关心爱护着每一名学生,他们都把老师的行为化作对自己的激励从而努力学习。他们也都没有辜负老师付出的那不能计数的心血,长大后在各个工作岗位都能勤奋工作。

二、舍“孝”尽“忠”,事业为重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在学校我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家里我作为父母的儿子,更有孝敬照顾父母的义务。怎么才能处理二者的关系呢?1996年春天,在“忠”和“孝”之间,我做了痛苦的选择。

那年春天,我已患帕金森病六年的老父亲,不小心又摔伤了大腿骨,由于年龄大了,再加上有病,医院也无能为力,只能在家里疗养了。这样由摔伤前的照顾饮食起居,又增加了接大小便。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给父亲擦手、擦脸、喂饭,然后再赶紧吃饭,去上班。由于母亲年迈多病,晚上照顾不了父亲,我就躺在父亲身边陪着睡觉。每个晚上都要接小便、翻身四五次,这样就不能睡整宿的觉。但是,第二天我把疲倦留在家里,把饱满的精神展示给给我心爱的学生。父亲躺了不到一个月,引起了肺部感染。我知道,父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何尝不想整天陪在老人身边,给他喂水、喂药、喂饭、翻身以减轻老人家的痛苦啊!但是,我更放不下的是30多个就要小学毕业的学生。每天早晨我临上班的时候,总是趴在父亲耳边说:“爸爸,我要上班了”,父亲总是对我点点头,因为父亲也是一位老教师,他深深理解儿子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片心!直到父亲去世的那天我也没有请一天假,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对不起老人!

三、克服困难,默默奉献

2008年12月,我们搬迁到了新的学校,我的教室和办公室在三楼。从一楼到三楼需要上48个台阶。这48个台阶,对于正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刚开始对于我来说,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对我的一次次考验。上楼梯的时候,我一只手紧握栏杆,另一侧用拐杖支撑着,艰难地往上爬。不管春夏秋冬,每次上楼都要出一身汗,但是从没有因为上楼艰难而影响工作。

学校搬迁后,我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改教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我还要负责一些相关的工作。

《教学论坛》是我校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刊物,优秀作文选刊《稚草园》是我校学生优秀习作的“百花园”。刊物的每一期原稿,都是由教导主任审定后交给我。对于每一期的编辑,我都是做到精益求精,做到图文并茂。为了能够使刊物及时和师生见面,大部分内容我都是晚上在家里进行编排。师生看到自己的作品编印成册,在全校展示,更激发了他们对工作、对学习的热情。现在这两份刊物,不但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而且为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全校22个教学班的习题和试卷印刷的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到了周末、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印刷工作量明显增大。周末的时候,老师们都是留家庭作业,需要印刷。由于班级多,大都是印完这份又来了那份。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讲完课学生自己练习的同时我来印刷,真是忙完这里又忙那里。我住着拐杖转来转去,忙得满头大汗。到了期中、期末,老师们都要把往年的试卷重新印一遍,让学生练习。这样大量的印刷工作,真正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耽误每个年级学生的练习,一印就是半天。半天下来,支撑着身体的一条腿,疼得难以回弯。最难受的是腋下,尤其是夏天,穿的衣服薄,腋下的肉皮很容易被拐杖磨破,再加上腋下浸出的汗水,疼痛难忍。但是当老师们来取印好的试卷的时候,我都是笑脸相迎,不让同事们看出有一丝痛苦,也从没向领导说过一声累。因为我知道,我是在用我的工作,默默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一份力。

由于工作尽职尽责,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鼓励。先后9次获得县政府嘉奖,记三等功2次,县级优秀班主任及优秀教育工作者12次,县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5次,市级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1次。我的事迹也曾被滦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河北日报》进行过报道。

33年过去了,我用一双拐杖、两条残腿撑起了一片蓝天;我用的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一批又一批花朵。我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虽然没有得到过鲜花和掌声,可是我觉得照样很有价值。如果把我校的整体工作比作一台运转正常的机器,我就是这台机器上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

滦县响嘡镇岩山小学    李春久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滦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0649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22302000251号 网站标识码:1302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