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考工作先进校”,“唐山市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连续十四年荣获全县“高考先进单位”,全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初中部一中升学率居全县公立学校第一名,2014年姜小永、霍美丽、段秀堂三名教师在教学评比中,分别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使滦县第六中学声名赫赫。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全校的教职员工们都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应归功于我们有一个好校长---王善贵”。
王善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出了一所好学校,更凭着他的严谨教学在全县同等学校中创出骄人成绩。
滦县第六中学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452 人,教职工97 人,其中有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
“教育的成功在于学校,学校的管理的关键在于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王善贵多年来的工作观念和准则。
秉承这种观念,王善贵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念,即“校长领导,分处管理,年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层级管理体系。同时他又更新了教育观念,落实了“三个转变”。即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为现代化科学管理,克服传统管理简单、粗放、家长式做法;变单一管理为多元化、全方位管理,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变封闭式管理为吸纳式管理,克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管理方式。
通过与校领导班子共同协商,经全体教师认可,对校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章立制,形成制约机制,用王善贵校长的话说“布置不检查一切等于零”。
与此同时他根据高、初中不同的现实情况,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各学段考评、奖励政策。细化学校后勤、政教、教务等几个方面的管理、考评、奖励措施,从而从本质上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责任到人,奖励到位,各司其职,尽责有为,确保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障了教学质量。
王善贵吸取他人长处,通过民主讨论,制定了《滦县第六中学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把教师日常工作量、教学成绩、教学常规检查、教学成绩纳入年终考核项,统一了标准,统一了考评,做到公开、公正。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确保科学考评。学校将评价时间、评价元素贯穿于整个学期、学年之中,使每位教师每月都能知晓本月、本学期、学年所做工作的成绩,随时能了解考评动态,充分调动了教师日常工作的积极性。
兢兢业业,致力教研教改。王善贵十分重视教师教学中的交流合作和教研新成果的运用。成立校教研教改工作领导小组,亲任组长,统一安排学校教师业务学习,课堂交流,外出学习,理论学习工作。确立了教师教研教改工作的方案,从组长实施,到检查指导,资料积累,总结交流等各个环节,均建立严格使用的考评制度,由领导小组对方案落实情况实行定期、定项监督,加强教研教改工作的方向调控。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唯分数,将业务培训、教学能力、教研成果纳入考评方案,客观、全面的反映每个教师的工作水平。防止“研”、“教”分离,让骨干教师先行,带动全员推进,促使教研互动,建立教研奖励制度,对于能够讲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分层次进行奖励,实行典型引路、辐射各科的教研目标。
王善贵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的使用化,在学校制定教研教改目标方案时,坚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在教研活动中主张形式多样化,实用化,学校每个月都会针对教师本月教学情况结合学期教学内容进行情况进行考评,结合教学内容进度对本月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把学年分为开始阶段,期中阶段,期末阶段对教师教学、备课、落实情况进行测评记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
在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和业务水平提高方面,王善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即发动各学科老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听课,互相交流,避免闭门造车,教师回校后要写出心得体会,举行座谈会与全校老师分享,提高效率。请进来,即结合党的群众路线“送教育下乡”工作,把县内一中、二中优秀教师请进来,与老师们一起听课、讲课、评课,取长补短。定期聘请初、高中教研室教研员到校听课、评课,找出不足,扬长避短。聘请省、市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老师们讲授“全员管理观念”、“高效课堂”、“做高效中层”等课程,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无私奉献,彰显人格魅力。王善贵常说:“一个校长思想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把校长这一职业作为谋生手段,或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而应该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把这一职业作为事业,当做第二生命,回报一方父老乡亲。”因此他在与教师相处上始终坚信宽容待人,心胸宽,器度大,记人之功,容人之短。老师们谁遇到难处,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只要他听说了,都会尽己所能,帮忙解决。有两位老师的父亲生病住院,他亲自带领中层领导到医院、家里看望;老师上下班途中出现交通事故纠纷,他都第一时间到场,协调解决。有些老师,平时工作中、生活中受到他的照顾,想年节的时候到他家里坐坐,表达感激之情,他一概拒绝,他说:“谈工作,请到我办公室,我欢迎;想感谢,那就好好工作,我支持。”
王善贵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学校门口毗邻交通闹市,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到校门口,指挥学生平安、有序离校。学生家庭困难,他会热心帮助,带头捐款。学校高中部有几个特长学生家庭困难,外出学习拿不出钱,他托关系,找朋友,减免了几个孩子的学费,家长到校感谢他,他又自己拿出几百元钱,让家长给孩子改善生活。他说:“看见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不起书,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心里难受啊……不伸手帮一把,我睡不着觉……”
对老师和学生们,他关爱有加,可是对家人,他却有太多的歉疚。妻子的小化肥店,他总是帮不上忙,儿子的小病拖成了大病,也是因为他没时间关心,老父亲病逝时,这个七尺男儿嚎啕痛哭,他哭的是自己尽孝太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也是王善贵的座右铭。舟大者任重,马骏者驰远。王善贵校长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沃土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平凡又卓越的乐章。